首页
来源/合煦智远基金原创海报
近年来,“非法集资”频繁见于网络、报刊等媒体,它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层出不穷的套路让人们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
为进一步普及法律和金融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范非法集资能力,通过以下这些案例,希望可以使广大群众提高风险意识,更多地了解非法集资手段,远离非法集资,保卫我们的血汗钱,保卫父母的养老钱。
利用“养老公寓”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017年9月,犯罪嫌疑人周某在欠下巨额债务的情况下成立某老年事业有限公司。在未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借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通过聘请专业营销团队安排业务员上街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授课、聚餐等活动,以缴纳公寓床位预定费每季度领取9%至14%生活补贴(利息)和享受住房折扣为诱饵,吸引不特定对象预交2万至25万不等的床位费进行投资,承诺到期返本并签订预住协议。经审计,共向不特定社会公众(主要为老年人)972人吸收公众存款5539万余元。
2019年11月,湘*市公安局岳塘分局对该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调查,同时部署开展对犯罪嫌疑人周某的境外追逃工作,2020年7月集中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目前该案已一审判决。
温馨提示:采用送礼品、组织免费旅游等小恩小惠蒙蔽老人,仅仅是骗子们的第一步。一些所谓养老公司打着投资养老产业可或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幌子,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选择养老机构应查看相关证件,谨慎预付高额养老费用,不向个人账户缴纳资金。广大老年群体要理性选择投资理财渠道,不为高额回报所诱惑,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跟子女商量,切勿轻信他人,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犯罪嫌疑人谭某于2008年成立某服务有限公司,自2009年至2020年间在未经有关部门许可和批准下,先后在多个城市成立分公司,聘请业务员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广泛宣传,以享受入住优惠和9%至13%利息为诱饵,销售2.5万元“爱心卡”、4.5万元“至尊卡”、9万元“金至尊卡”等四个档次的预付费性质会员卡。经依法审计鉴定,共计向社会不特定对象(主要为老年人)7938人非法吸收资金,损失4.17亿元。
湘*市公安局于2021年3月起对该公司及多个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全案共对41名犯罪嫌疑人(包括公司法人谭某、公司高管以及主要业务员在内)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该案已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温馨提示:一些所谓养老公司打着“养老服务”名义,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方式吸引不特定群体特别是老年人投资,是典型的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请广大老年人和家属在做投资理财前,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及时向民政、市场监督和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
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参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活动,不仅无法获得高额返利,还将面临损失“养老钱”的风险,养老需求也无法满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整理自湖南省公安厅官方百家号,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本文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在投资前了解所要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认真阅读所投资基金的全部法律文件,并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与本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