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支配收入持续地增长,大众理财的意识逐步增强。但其中也不乏有部分投资人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专业理财知识、对稳妥的投资渠道不甚了解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诈骗,导致投资人遭受财产损失。
在一年一度的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到来之际
我们为您介绍一些金融投资必备知识
希望有助于您远离金融投资陷阱
1、金融业,必须持牌经营!
金融业是特许经营行业,必须持牌经营。
俗称的金融牌照是指相关机构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从事特定的金融业务的许可证,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颁发。必须经许可才可开展的金融业务主要有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期货、金融租赁、公募基金、第三方支付等。
2、合法的资产管理业务,必须纳入金融监管!
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纳入金融监管。如果您有投资理财的需求,请选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3、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已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 包装公司门面,打造实力假象
为了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他们一般会成立公司、取得税务登记和营业执照,貌似合法,但实际上往往没有金融资质。他们还会利用高档奢华的办公场所、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投入媒体广告进行包装宣传、举行各种路演、推介会、邀请所谓的名人、学者打广告,以此装点公司门面,造成很强的欺骗性。
※ 编造投资项目,打消理财疑虑
不法分子通常会编造各种投资项目,早年间常见的形式有农林矿业开发、房地产销售、加盟经营等等,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包装形式也逐渐升级换代,如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海外上市、私募股权等等,总之形形色色都有,还能承诺低风险、高回报,有担保。
※ 承诺高利回报,达到敛财目的
利用高利引诱达到敛财的目的,向来都是不法分子欺骗投资人的不二法门。他们大多一开始会按时足额地兑现先期投入人的本息,然后借此进行宣传扩散致使更多的人受骗投入,之后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人的钱再兑现先前投入人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他们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避开投资陷阱,有妙招!
二看:投资理财产品是否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
三看:资金投向领域是否真实、安全、可靠。
二思:投资收益是否符合市场经营规律;
三不要
一不要:盲目相信广告,这些虚假宣传往往都是夸大其词,目的就是引诱你落入投资陷阱;
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和所谓的专家推荐,很有可能他们也被骗了而不自知;
风险提示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本文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使用,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在投资前了解所要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认真阅读所投资基金的全部法律文件,并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与本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